抓好“机”与“人” 践行精细化设备管理

 发布时间:2016-04-30    信息来源:科印网    作者:德誉诚

5.定期检修制度
设备维修部门需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设备的定期检修制度,也可结合三级保养计划开展工作。
检修计划的制定可具体到印刷设备的某类零件,如同步传动皮带的张紧调整、胶辊检查及压力调整等;也可具体到印刷设备的某个组成部分,如印刷单元、车头折页单元等。
检修制度还需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及生产任务安排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检修周期,协调按时完成与灵活开展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协调好各部门的分工合作问题。
6.维护记录备查制度
维护记录表是检测、判定设备性能及运转情况的重要依据。设备维护记录备查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地对印刷设备进行管理和监控。
图3是曼罗兰COLORMAN 2/8印刷单元的维护记录表,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单元的检修计划后,在维护记录表中将维护情况认真填写并存档。以后再次检修前,先查阅上一次该位置的维护记录表,这样就能有效地进行对比,并进一步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

人员管理机制
设备管理说到底是由人来进行的,抓好企业员工的人员管理是兑现设备管理制度最根本的方面。印刷企业要在新形势下求生存、求发展,关键在于企业本身的机制问题,而具体到人员的管理机制,可落实到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发挥员工的创造力。员工是企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资源,制定人员管理机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全体企业员工参与设备管理的热情和能力,从而提高印刷企业的生产效益。人员管理机制主要应考虑以下两点。

1.技能培训制度
报纸印刷行业比较传统,很多印刷企业都是实行师傅带徒弟的管理模式,这种在岗培训模式的优点是见效快、能够让新员工在最短的时间内独立上岗。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徒弟学多少取决于师傅教多少,而且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讲解,徒弟对工作难点往往一知半解。因此,师徒制只能是员工技能培训的方法之一,企业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岗位培训制度,结合操作手册、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系统的技能培训。
我公司针对部分印刷人员对印刷相关知识技能所知甚少的情况,专门组织生产部和技术部的骨干对印刷人员提出的感兴趣、想了解的内容,通过PPT论述、实地操作及现场讲解等多种互动方式进行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目前的形势下,培养复合型的员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要打破“我操作、你维修”的传统观念,要求员工既能操作,也可以对一些基本的设备故障进行处理,更要有配合专业人员一起工作的能力。
2.激励及奖惩机制
如何引导员工积极参与设备管理是值得讨论的问题,仅仅依靠几个管理者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只有激发全体员工的参与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鼓励员工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不断改善印刷企业的设备管理,并形成良性循环。当然,设备管理中也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员工不想干、不愿学、不抓保养、管理脱节等。因此,为了培养全员的参与意识、加强设备管理,还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制定具体的奖惩制度。
奖惩制度的制定首先要建立切实可行的绩效考评体系,也就是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管理。如我公司某部门的个人绩效考核按任务绩效、技能知识、工作态度和其他奖惩内容四个方面进行评分,其中任务绩效占40%、技能知识占36%、工作态度占24%,其他奖惩内容按实际情况另计。每项考核项目又可按设定的考核指标分为差、需改进、合格、好、优秀来制定考核评分表。这样部门管理人员就可以掌握员工个人的工作情况,并激发员工参与设备管理的工作热情。另外,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及薪酬制度等,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引导与规范,有效促进公司目标的实现。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印刷企业推行精细化设备管理的重点是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强调全员参与的意识和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印刷企业可以通过逐渐提高设备管理目标层次的办法,循序渐进,根据设备情况、人员情况和生产情况适时设定新的目标,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设备管理方法,使印刷设备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发挥应有的作用。

 2/2   首页 上一页 1 2